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大全 | 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 | 诗词下载|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宋]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
B.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
C. “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景色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具体化。
D. 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
E. 全词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哀情,便是此词特色所在。
15. 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AC    15. ①“白头”二句写自身年岁渐老之寥落,有慨叹年老而功名未立的惆怅之情。②“乘肩小女”句写词人观灯,唯有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相随作伴,与贵家子弟出游的前呼后拥形成反差,抒写困穷自乐之意,借以解嘲,亦含激愤。③“花满市,月侵衣”句,词人由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起少年时灯夕同游之乐事,有风光依旧而物是人非的悲慨。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错在“正面着笔”。应该是从侧面着笔。C项,错在“景色凄凉”。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景色宜人,此处以乐景衬哀情。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写灯节前的预赏。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相思之情。上片通过对比手法,反映南宋统治集团贪图享乐、昏聩腐朽和正直志士的清贫孤寂。“巷陌”两句写权贵们观灯的盛大场面。“笼纱未出马先嘶”,仅以七字概括了这些贵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派,气象华贵。词人从侧面着笔,写出一个典型的细节,先声夺人,造成一种无形的美感。“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这是作者晚年贫寒落拓生活的写照,也是当时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际的缩影。这两句正为“笼纱”句反衬:贵家子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欢异趣,固有不同矣。下片写身世悲感。先承上片写元宵灯市的繁华,以“花满市”三字总括。接着以“月侵衣”三字补述花好月圆的良辰,并带出“老来悲”的哀叹。“少年”句则是哀情。以乐景写哀,则倍增其哀。结尾二句写夜深灯散,春寒袭人,游人逐渐归去,表现了词人在沙河塘上目送游人缓缓而归,顿生孤寒寂寥之感。回答时,抓住重要的意象分点回答词人的情感。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



作者其它练习:
诗词练习搜索

题目:
类型: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