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 (其五)
庾信①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吴起尝辞魏,韩非遂入秦。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移住华阴②下,终为关外人③。
咏怀古迹(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庾信:南北朝文学家,公元554年奉梁帝萧绎之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梁灭,他被迫留在长安为官。②华阴:在“潼关”之西,西岳华山脚下,这里指陕西中部长安一带。③关外人: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屡次建立边功,曾以长期作关外人为耻。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庾诗前四句语言坦诚而自责,直接表达了自己离家背国、身存名灭的苦痛。
B. 庾诗五、六句运用吴起和韩非的典故,表明自己离梁到魏,乃是出于不得已。
C. 庾诗后两句说自己是“关外人”,可见他身在异国,心怀故国,悲苦愤懑。
D. 杜诗颔联“淹”字用词精炼,描写“楼台”之高,反衬出漂泊之人的渺小。
16. 有人认为杜甫诗中的“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语意客观而又有主观色彩。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15.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反衬出漂泊之人的渺小”错误 。“三峡楼台淹日月”写诗人滞留在三峡,想要回去却不能,只能在这里一天天地浪费光阴,营造了萧瑟悲凉的氛围。
16. ①这两句意为: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变得沉郁苍劲,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
②该句客观评价了庾信暮年的诗风。由庾诗可见,他本应尽忠尽孝,却离家背国而远事异朝,子道臣节俱已亏损,愧疚悔恨,悲苦无奈,从其诗句内容到其情感都表现出暮年诗风的萧条凄凉。
③该句流露了诗人杜甫的主观情感。诗人以庾信自比,表达了他对暮年流离失所的哀叹,也表达了他对平生遭际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应分析句意,然后从客观性、主观情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可。注意庾信前期诗作以绮艳为主,音韵谐美;后期滞留北方,怀乡关之思,多亡国之痛,身世之感,发为苍凉悲壮、沉郁顿挫之音。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杜甫对庾信的生平和作品做了客观的描述。庾信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但因为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他被迫留在长安,远离了自己的故国和家乡。这种身世的变迁,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萧瑟之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杜甫通过“庾信平生最萧瑟”一句,概括了庾信一生的坎坷和悲凉。
杜甫在评价庾信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杜甫本人也是一位经历了战乱和流离的诗人,他对庾信的遭遇感同身受。在“暮年诗赋动江关”一句中,杜甫不仅赞扬了庾信晚年诗歌的深沉和感人,也寄托了自己对晚年生活的感慨。这里的“动江关”可以理解为庾信的诗歌感动了江关内外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杜甫自己对庾信诗歌的共鸣和感动。这一句诗,抒发了诗人晚年漂泊、心怀故国的沉痛哀婉的情思,具有抑扬顿挫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