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大全 | 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 | 诗词下载|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即目》《毗陵归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3题。(8分)
(甲)
即目①
(清)王士祯
苍苍远烟起,械槭②疏林响。
落日隐西山,人耕古原上。
毗陵③归舟
(清)王士祯
泊船西巍河,解缆东城路。
凉月淡孤舟,通遍村隐红树。
查查暮归人,悠悠渡江去。
注:①本诗为诗人经过山东临淄见到的情景。临淄曾是战国时齐国都城,极为繁华。②槭槭(sè):光秃的树枝发出的摩擦声。③毗陵:今江苏常州。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不是近体诗。
B.两首诗从内容上看都不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善用叠词,从视觉听觉描写景物。
D.两首诗都善写景物,以虚实结合传递情思。
13.学校诗词社与视频达人社联合举办“隽永的诗意”微视频大赛,小明想选择一首诗拍成视频,在《即目》与《毗陵归舟》之间难以抉择,想听听你的看法。请具体阐述你的看法。(6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3题。(8分)
12.(2分)B
13.(6分)答案示例一:小明,两诗相比,《即目》更符合要求。首先,四句都有极强的画面感:远处青烟渐起、干枯树林瑟瑟、红日慢慢落下、古原人影依稀,古老大地,一片苍茫;其次,虽然句句是动景,但因为诗人远望,所以实动似静,更加让观者感受到自然永恒辽阔之意境;最后,作者途径之地是曾经极为繁华的临淄城,而如今满目苍凉,微视频可以将眼前景象与历史景象对比呈现,实景的苍茫与虚景的繁华形成强烈反差,传达出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悠远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意。相比之下,《毗陵归舟》的六句诗中,只有中间两句有较强的画面感:皎洁的月光下孤舟隐去,近处的红树遮住了远处的村庄,其余写的是诗人登船离岸,渐渐远去,叙事多于描写,虽然可以传达清静悠远的意境,但缺乏历史的隽永感。(不能只是画面句的翻译加上情感。)答案示例二:小明,两诗相比,《毗陵归舟》更符合要求。首先,六句具有连续的镜头感,诗人趁着月色,解缆登舟,月光下小舟似乎都要融入到皎洁的月光中,远处村庄在红树间时隐时现,最后小舟融入暮色之中渐渐远去。连续的镜头创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让观者不禁追问,乘舟之人将归向何处,从而品读出隽永的诗意。而《即目》通过远处青烟、萧瑟树林、红日落下、人影依稀,创造出苍茫宏阔的意境,也具有画面感,但仅仅从这四个画面很难让观者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产生的隽永的诗意。【再现画面2分,画面的意境特征1分,优于另一首诗之处2分(一是从“隽永的诗意”角度;二是诗歌对文图转化更有力),另一首诗的不足之处1分】



作者其它练习:
诗词练习搜索

题目:
类型: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文言文翻译 歇后语大全 万年历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火星文 区位码 语文网

   版权所有 古诗词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